Welcome to RealTime Mandarin—a multimedia resource to immerse you in the latest Chinese language trends, inspire you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your Mandarin every week, and empower you to communicate with confidence.
This exclusive content is part of RTM+, our premium membership. Upgrade now to unlock full access and take your Mandarin to the next level!
今年的“双十一”好冷清。
百度指数显示,“双十一”的热度是一年不如一年。其搜索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
今年更是可以称为一个“冰点”,峰值搜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0%,离曾经巅峰期的关注度更是差距甚远。
微博话题讨论也是如此。
在2019年,“双十一”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榜上的平均在榜时长一度达到464分钟,也就是将近8小时。
而今年锐减到一半,平均时长不足3小时。
并且,最火热的话题,竟是“双十一是不是卖不动了”,有63%的网友甚至认为“双十一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为什么“双十一”越来越冷清了呢?我们抓取了微博话题上的相关讨论,共计2800多条评论,发现以下几点原因。
原因一:对购物节脱敏
全年遍地是折扣的促销,让消费者对“双十一”脱敏。 在抓取的微博讨论中,“没意思”(457次)、“一年都有”(103次)、“每天有”(89次)等和脱敏有关的字眼被反复提及。这说明面对“双十一”,消费者心态越来越消极,更难受平台营销的影响做出冲动消费的行为。
最为典型的像是网友“麻雀飞到旗杆上”,他表示,“现在天天都是活动,什么周年节、宠物节、零食节、只有你想不到的节日,没有他们(平台)做不出来的。”
记者对天猫平台上2023年折扣安排做了统计,发现几乎三分之二的日子都被纳入各式各样的购物节。除了最典型的“双十一”、“618”外,各式季节换购、节日特销充斥着日常生活。
并且,除了全场促销外,在特定时段,还有不少针对特定垂直品类的折扣优惠。例如,在3月,天猫平台几乎每天都有促销。除了3.8焕新周,还有针对食品、运动、数码家电、家装、美妆、服饰等单品类的促销,优惠活动包括第二件半价、官方立减、每满300减30等。
除了遍地开花的折扣,直播卖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双十一”的吸引力。
网友“花朵三米”表示,“天天看直播,也都有折扣,该买的都买了,和双十一没什么区别啊。”
从数据上来看,直播带货的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根据“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的数据,直播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
今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5657亿元,同比增长30.44%,相比2017年,市场规模扩大了232.47倍之多。用户规模也在今年达到5.4亿人,同比增长14.16%。
预计今年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人均消费额将达到8660元,同比增长17.03%,几乎是2018年的29倍。
早期“双十一”之所以有较大讨论度,多半是因为它的稀缺性,而当折扣、促销日常化后,消费者便不再期待。正如网友黄先生所言,“错过了双十一,还有双十二,元旦也能买,618也可以买,平日各种520,甚至清明节也有活动,不缺这一个购物节。”
原因二:不够划算且麻烦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主打的就是“低价”。
京东将双11大促的主题定为了“真便宜”,天猫为“全网最低价”。而且和前两年相比,今年“双十一”的优惠政策已经精简了不少,不需要熬夜抢优惠券,也没有太多云里雾里的规则。
但消费者并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