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ime Mandarin
RTM Fluent
#162[文章]: 被竞业困住的大厂前员工
0:00
Current time: 0:00 / Total time: -28:15
-28:15

Paid episode

The full episode is only available to paid subscribers of RealTime Mandarin

#162[文章]: 被竞业困住的大厂前员工

被追击的前员工

Welcome to RealTime Mandarin—a multimedia resource to immerse you in the latest Chinese language trends, inspire you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your Mandarin every week, and empower you to communicate with confidence.

This exclusive content is part of RTM+, our premium membership. Upgrade now to unlock full access and take your Mandarin to the next level!


离职拼多多7个月后,林知心面临28万元的索赔。

2023年10月,林知心收到了一通从上海拨来的电话。电话里,仲裁员告诉她,她曾工作过的拼多多公司,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为由,对她发起仲裁申请,索赔28万。林知心的大脑瞬间“宕机”,她一时无法理解眼下的情况,匆忙挂断了电话。

竞业限制协议,是用人单位对员工采取的,以保护其商业秘密为目的的一种法律措施。通过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离职员工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被禁止加入与原公司有业务竞争的公司,包括员工自行创建的与原公司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作为对价,用人单位需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向劳动者支付补偿,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通常来说,竞业限制协议限制的,是掌握公司核心商业信息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简称“两高一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竞业限制协议的使用范围也开始泛化到基层员工。如今,在入职前给每位员工签署竞业限制协议,有成为业内的常见操作的趋势。但碍于巨大的取证成本,大多数公司几乎不会对普通员工“动真格”。

接到那通电话之前,林知心从未想过自己会遭到竞业限制协议仲裁。她是应届毕业生,在拼多多基础岗位只工作了8个月,其中还包括6个月试用期,离职时转正不过2个月。离职后,她入职的新公司做的是外贸业务,内容和此前在拼多多做的“买菜”业务不同。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和“泄露公司商业秘密”扯上的关系。

那天是林知心24岁的生日。她一度把原因归结于,自己是“本命年犯了太岁”。她的姐姐本来买好了鲜花、蛋糕,只等着林知心出差结束回到上海为她庆生。

了解到事情发生后,姐姐第一时间带林知心咨询了律师。律师建议林知心“接受仲裁”,并表示:按照常理,不会有哪个企业抓着应届生不放,不需要太过担心。这番话,让忐忑了一路的林知心终于松了口气。她想,“大不了当这是24岁的一个坎,迈过去就好了。”

2023年11月,仲裁当天,林知心没有到场,将一切委托给律师,对方曾告诉她,“顶多赔个3、5万。”林知心觉得,咬咬牙的话,这个结果还是能接受的,她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事情并没有按预想那般进行。“小林,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仲裁结束,律师一改此前的笃定和自信,他告诉林知心,仲裁委员会很可能会做出全额赔偿的判决。

通过律师带回的视频,林知心才发现自己一直被人跟拍。一段长约60秒的视频,记录了林知心从走出家门,到进入公司大门的瞬间。视频中,林知心迎面而来的面孔,住所的楼牌号,甚至是新公司的logo,都清晰可见。律师说,在仲裁现场,这段视频被拼多多方作为证明“林知心入职竞业公司”的证据使用。

她在视频的一角的玻璃墙上,认出了跟踪者的身影。那是一个留着平头、挺着大肚腩的中年男人。想到在未曾察觉的时候,自己一直被陌生人尾随、偷拍,林知心心底发冷,恶心和恐惧同时攥紧了她。

林知心的经历并非个例。很多被拼多多控诉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前员工,都遭遇了拼多多请专人跟拍的情况。

为了防止隐私泄露,离职后的赵程宇更换了手机和电话号码,也从不在新手机上安装拼多多旗下的应用软件。即便如此,他仍被拼多多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为由,索赔42万。令他匪夷所思的是,自己明明每天带着口罩上班,对方却还是能对自己进行跟拍取证。他猜拼多多使用了某些“特殊手段”。

在拼多多工作的两年半,被赵程宇认为是职业生涯最难捱的一段时光。如今回忆起来,赵程宇仍对报到当天所感受到的压抑氛围记忆犹新。“简直算不上互联网公司。”他回忆,本以为互联网公司随处可见的沙发、靠枕、休闲区,这里没有。容纳着约800人的一整层办公室里,只有条两米宽的过道。扎堆的桌椅之间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隙,谁的座椅要是多往后挪了点位置,就会碰着后方同事的椅背。密密麻麻的电脑屏幕前,每个人都在面无表情地敲打着键盘。

眼前的办公环境让赵程宇感到震惊。主管似乎看出了他的异常,尴尬地询问他:“是不是和你之前的公司有很大落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主管安慰着补了句:“习惯就好,再多坚持。”

同事与同事之间最好不要私下交流,赵程宇说,在公司内部,很多人默认离职后就得 “人间蒸发” 。每天12点是午休时间,但很少有人结伴下楼吃饭。餐食供应商们将装有午餐的保温箱,拉到办公室一侧的过道中央摆放整齐,员工们乌泱泱地排着长队,默默接过盒饭,回到工位上进食。吃完后,就趴在桌上睡觉。

在职时,赵程宇谨小慎微,从不在公司电脑上讨论任何与公司相关的话题。即使换成手机微信,也尽可能用拼音来替代一些敏感词汇。比如,用“lz”来替代“离职”。

赵程宇记得,自己刚入职时曾被拉进过一个四五十人的业务微信群。虽然项目结束后,没有人往群里发消息,但hr还是发现了这个群,群聊被通知立刻解散。还有一次,有员工在公司大楼下拍了张救护车照片,匿名发到某职场app上。当天上午,hr就找到了这名员工,开除了对方。

“你要知道,你的电脑随时被监控着,所有聊天记录都有可能被扒到。”赵程宇说。

陷阱

作为二本院校的学生,林知心是靠着比旁人更多的付出,才走到今天的位置。从大二起,她就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实习生涯,三年来几乎一刻也不曾停歇。

她没有想到,努力竟然也可以铸成噩梦。

2022年7月,靠着5、6段实习经历,她在校招中拿到互联网大厂的offer,入职拼多多社区团购部门担任“多多买菜”采销专员。工作地点在广西南宁,报道那天,hr拿来一叠厚厚的材料,告诉她应该在“这里签一下”“那里签一下”“这里不用签”,至于这些文件是什么,又分别代表着什么,hr并未做出解释。

同样于2022年加入“多多买菜”,离职后被拼多多发起竞业协议维权的应届生陈鑫回忆,他当时没发现在签名的若干文件中,还夹杂着一份竞业协议。“我还以为是保密协议,两份是放在一起的。” 密密麻麻的文字,堆在一页页A4纸上,字体格外小,“正反两页都是字,看起来页数不多,但是字好多。” 稀里糊涂之间,他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直到离职时,陈鑫才意识到竞业协议的存在。

2023年6月初,他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希望能在6月中旬离职。hr拒绝了他的要求,表示按照流程规定,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交接。但过段时间,又表示“我们尽量让你早点走”;没过两天,又改口“还是得一个月。”

“反反复复的,就像在折磨你一样。”当时,陈鑫已经找好“下家”,谈定了入职时间。他担心离职流程会出什么问题,心总是悬着。

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