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妹妹在家族群里高兴地说,河南的高中生也要实行双休了。
乍一听,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细想之下,却令人悲哀: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居然要到现在才能享受到这样最基本的权利——每周休息两天!
这在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这里,却被当成一种恩赐,被家长、老师、甚至学生自己欢欣鼓舞地庆祝。
更悲哀的是,评论区里有很多家长开始担忧了:
“双休以后更卷,有钱家长会高价补课,穷人孩子翻身更难了,而补课班取消,只能一对一补,是增负不是减负。”
“强烈反对双休,不上早读,晚自习早点放学,双休日让孩子在家里刷手机吗,或者高价去补文化课?”
不得不说,以上言论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认知。
他们不明白,有的孩子即使花钱补课,也只是糟蹋父母的血汗钱而已。而教育的成效不应该靠压榨学生的休息时间来完成。
我们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这一点,可能只有经历过国内教育体系的学生,或者在内卷浪潮中苦苦挣扎的家长才能真正体会。
每天早晨五六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睡觉,课业负担重得让人窒息,周末被各种补习班、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寒暑假更是形同虚设。
有人说,这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事实是,这条所谓的“起跑线”根本没有尽头,一路跑下来,赢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那些通过教育产业化赚得盆满钵满的资本家和机构。
我们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从小被训练成考试机器,背诵标准答案,遵循既定规则,培养的是听话和服从,而不是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试问,一个被填鸭式教育压制了十几年的孩子,如何在未来社会中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尤其是如今的AI时代,首先淘汰的就是那些只会背诵知识点的孩子。
我们来看国际上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