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ime Mandarin
RTM Fluent
#178[文章]: 殴打顾客、逼疯店员,咖啡“血汗工厂”
0:00
Current time: 0:00 / Total time: -12:31
-12:31

Paid episode

The full episode is only available to paid subscribers of RealTime Mandarin

#178[文章]: 殴打顾客、逼疯店员,咖啡“血汗工厂”

为何一夜失控?

Welcome to RealTime Mandarin—a multimedia resource to immerse you in the latest Chinese language trends, inspire you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your Mandarin every week, and empower you to communicate with confidence.

This exclusive content is part of RTM+, our premium membership. Upgrade now to unlock full access and take your Mandarin to the next level!


泼咖啡、扇耳光与顾客互殴,这几天Manner终于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抢占了所有同行的热度。

一位顾客因为出餐太慢声称要投诉店员,店员拿起桌上的咖啡粉,直接泼了顾客一脸。

随后情绪崩溃,不断怒喊:你投诉啊,投诉啊!

同样是被嫌出餐太慢,另外一家Manner咖啡的男店员,在一声声“让您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我帮您退单吧”演变成精神崩溃。

Manner很快做出回应,表示已经辞退泼咖啡粉的女店员。

但接二连三的冲突说明,这并不是一场“发疯员工”和“难缠顾客”之间的矛盾:——是谁逼疯了店员,又是什么让店员如此惧怕投诉?

越来越多的Manner咖啡师站出来,证明这家公司的工作强度极度不合理,甚至将自己比喻成牛马。

也越来越多的顾客爆料,经常看到一个店员忙的团团转。

72小时狂开100家店,人工成本竟比瑞幸、星巴克还低 很多人以为,服务员只把咖啡粉泄愤一般洒向了顾客,但远远不止这样。

在完整的视频之下,其实还迅速发生了两件事,一是:

在一顿撕心裂肺的输出之后,精疲力尽的服务员拿起一杯满满的咖啡朝着自己的脑袋浇了下去。

她大吼好几遍:“公平不公平?!” 当被问到你没吃早饭啊,说话这么冲,她情绪突然失控,大喊 “ 我早上是没吃饭啊!是没吃饭啊!”

二是崩溃完之后,店员没有洗脸收拾自己,而是顶着一头咖啡粉继续机械般擦起了台面。

很显然,这两个细节都指向了一件事:比顾客更让店员恐惧的,是制度。

2018年前,Manner咖啡只在上海开设了5家门店;

直到2023年最后一天,Manner已经开设了超过1200家门店。

最疯狂的扩张速度是在2022年3月第一天,Manner宣布了创业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战”:72小时内,将有超过200家新Manner门店同时开业,开进10省10城之中。

这样的扩张速度,就连瑞幸也很少出现,也就要求Manner必须尽可能的控制成本。

所以,Manner开出了很多只有3㎡左右的咖啡店,甚至愿意跟其它品牌共享门店。

而更大头的人力成本的控制上,Manner的两个制度更激进:

1、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只留一人。

据浙商证券计算,Manner单店日销7000-8000元,按客单价20元一杯计算,每日出杯量在350-400杯。

看上去工作量并不夸张,但是问题是,Manner是按照门店业绩分配人手的——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一个店只派一个人,日营业额在6000元及以上的才会派两个人。

算一算,如果以一家Manner门店仅有一位咖啡师,如果要完成日营业额5000目标,这个一个员工一天最多要做333杯咖啡。

Manner为咖啡师规定的上班时间通常是早7晚10。那一杯咖啡的制作时间必须控制在2.7分钟左右——还是在工作中间丝毫不停歇的情况下。

当然除了制作咖啡,还要完成理货、点单、清洗等全部工作。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强度下,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抗压能力。

2、在第一的前提下,保证精品化。

过去Manner搞定上海人的一个强卖点,就是精品化。

星巴克和瑞幸都使用全自动咖啡机,制作门槛比较低,但Manner不屑与他们为伍,坚持用半自动咖啡机。

不说控制温度和萃取时间这些精细活儿,单就装粉、压粉和手动萃取咖啡液、打发奶泡并且拉花,就比全自动机器多出大量工序。

Manner被资本看好的差异化强卖点,在极致缩减成本之下,让无形中加重了很多工作强度。

而星巴克每班至少4个员工,6分钟出品一杯咖啡,强度和压力就会小很多。

如果赶上早高峰或者联名爆单,别说早饭单子多了午饭也没空吃,连上个厕所都得跑着去。

在任何一个社交平台输入 “Manner工作强度”,都可以看到无数店员们的“血泪史”,也帮这家咖啡店达成了两大战绩:

一是Manner2022年人工成本仅占12.5%,小于瑞幸、星巴克和Tims。

二是据《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Manner的估值已经冲向了200亿。

一套算法,“精准控制”上千人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定有比Manner制度更严格的公司,但Manner员工自称“牛马感”极强——在Manner的柜台,如果你发现空无一人,绝对不用担心员工是跑去摸鱼。

上个厕所还立上了倒计时牌子。

下午4点饿到低血糖才去吃午饭,中间也没有其它咖啡师倒班。

是什么让Manner员工觉悟性比别的公司超出一大截,连正常的休息时间都放弃了,一杯接一杯的制作咖啡?

一开始,确实是高薪驱动。Manner在北京略微“阔”气,基础咖啡师的底薪已经达到了8000~9000元,甚至有人爆料,Manner从喜茶挖人时开出了两倍薪水。

做五休二、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还有团建....

但承诺的薪水和福利真的能拿到吗?

如果看一看真实的情况会发现,想拿到这笔钱,确实需要“员工”变成“牛马”。在招聘简介上,Manner只提到了奖励却很少提及算法之下的惩罚制度:

比如,如果任何时候迟到打卡一次,全勤1200元全部扣掉。

上岗前要在上海总部接受3-6个月的培训与考核,上岗后也处于严密管理下,门店中的24小时无死角监控系统。

一旦智能手段判断员工的操作不符合标准就会开出罚单,一个月被开罚单达到6张就辞退。

同时,员工需要随时听从公司派遣去往任意门店工作,排班时长也是公司掌握绝对主导权。36氪爆料,一些Manner 员工被要求在离开后一年内不能在咖啡行业任职。

更节省成本的是,开出了上千家店的Manner去年只给1225人缴纳了五险一金。

如此一对比,几周前被骂上热搜的刘强东到显得厚道许多,至少京东连快递小哥都交齐社保。

Manner的赚钱能力,没有锦囊妙计,更多是压缩成本之下的“大力出奇迹”。

赶时间的店员,不止困在算法里 如今的Manner,几乎跟早期的它自己“判若两人”。

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