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ime Mandarin
RTM Fluent
#197[文章]: 深度对谈 | 中国Z世代审核员
0:00
Current time: 0:00 / Total time: -39:08
-39:08

Paid episode

The full episode is only available to paid subscribers of RealTime Mandarin

#197[文章]: 深度对谈 | 中国Z世代审核员

生存吃饭最重要

Welcome to RealTime Mandarin—a multimedia resource to immerse you in the latest Chinese language trends, inspire you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your Mandarin every week, and empower you to communicate with confidence.

This exclusive content is part of RTM+, our premium membership. Upgrade now to unlock full access and take your Mandarin to the next level!


在数以万计且人数仍在不断增长的中国互联网审核员中,Z世代因年轻、体力好、能熬夜、反应快已经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审核主力。

出生于1995年之后的Z世代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中国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个群体甫一出生便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衔接,这使得ta们一方面熟谙互联网及各类移动智能应用,但另一方面,始于1996年的防火长城(The Great Fire Wall of China)又将ta们隔离于世界互联网之外。

信息显示,现在稳坐中国互联网第一把交椅的字节跳动员工人数已超10万人,其中超过20%的员工为审核员,这一比例在以年轻人为目标受众群体的B站则超过了27%。

与庞大的审核员群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6.4%,网民规模达则为10.92亿,是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9%,但中文网页的数量在过去10年却下降了70%,中文网站的数量在过去5年间下降了30%。

而当以百度、微博、微信、抖音为主的现存中文互联网平台在瓜分了数亿中国网民的互联网时间的同时,也因为严格的内容审查,网民被圈定在了“中国特供”的互联网信息围墙内。

对于这种现状,作为国家意志的最终执行端,互联网审核员“功不可没”。

陈立佳(化名)出生于1997年,2020年成为了中国大陆某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内容审核员,该企业经营着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该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更是曾公开表示,公司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而这10亿用户所有的信息搜索、内容发布都需要经过陈立佳所在的庞大的审核团队的审核,其中涉政审核是该公司在内容审核层面优先级最高的版块。

对于成为审核员的初衷,陈立佳非常坦承,他说纯粹就是为了挣钱吃饭。但自出生起,包括陈立佳在内的审核员群体便一直囿于墙内的世界,成为审核员后的他们又该如何评判什么样的信息“不可告人”?

“公司会定期举行培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必须要审核掉,但从不告诉我们理由,我们就是被工具化的一群人”,陈立佳说。

正因为非常清楚自己的“工具人”定位,审核员的工作在陈立佳看来无关正义,仅事关生存。这直接反应了在经济下行、愈发内卷的社会环境中,Z世代审核员手起刀落,对于政治不正确的互联网信息直接删帖封号背后的真实人生感受。


##审核员需要做哪些工作?

Q:在你所供职的互联网公司,审核员主要做哪些审核工作?

A:主要就是图文审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版块,政治安全、暴力、涉黄,除此之外,还要审核赌博、毒品、非法广告这些零零散散的内容。

Q:非法广告主要是指哪些内容?

A:主要是审查掉和那些和公司没有合作的广告,依靠广告赚钱,是公司的营收来源之一,不打击这些广告,公司就没法赚钱,所以审核员都会收到公司下发的白名单,不在名单上的广告都要审核掉。

Q:这些需要进行审核的内容中,哪个版块优先级最高?

A:肯定是政治安全。

Q:涉政的审核标准是什么样的?比方说哪些内容可以过审哪些内容无法过审?

A:标准其实和国内的新闻报道一样,哪些内容不能报道,哪些内容在我们这儿就不能过审。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涉及高级政治官员及其家属的内容、涉及共产党黑历史的内容,我们都是要必须删除掉的。还有每年六四的时候,关于六四的信息每年都有人发,我们都要审核掉,甚至临近6月4号的时候,我们都得加班加点的搞。

Q:所以像六四、十一国庆节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作为审核员,你们也要格外谨慎对吗?

A:当然!因为只要到这种时间节点,总会有人莫名其妙的想要加深大众的记忆,时间点一临近,就喜欢发一些东西。在我们看来,六四都成为一个民间节日了。在这种特殊的时间节点,审核规则和审核策略都会临时更改,平时的话是先发后审,敏感时期则是先审后发。

Q:除了从先发后审变更为先审后发外,还有其他的策略或者规则方面的调整吗?

A:这些从来没有人跟我们明确的说过,审核员只是执行层。我在公司这几年,他们(公司的正式员工)从来没让我接触过他们的审核策略,他们怎么说我们就只能怎么做。

Q:那执行层面有变化吗?

A:就是更严格和紧张了。大家那时候都得加班,还得倒班上大夜班。

Q:公司会明确地告诉你们哪些东西必须要删掉吗?

A:不会明确说,只是虚晃一枪似的给演示一下,让我们把好关,要求这些东西不能露出,并不会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Q: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也就是说平台对特殊时间节点的关注会持续多久?

A:我没有权限,这个只有领导才知道。审核员没有决策权,我们只能删内容和封账号,其他的都做不了。

Q:封账号的权限是在你手里吗?

A:严格来说是在两个人手里,我和一线审核员。

Q:你现在的职责是什么?

A:进行质检,并做最后的决定。

Q:封账号需要走什么样的流程?

A:不需要流程。只要我觉得他(账号)发的东西有问题,我就可以直接封了,然后把被封账号的名单给他们(公司正式员工)就行了。

Q:只给账号名单吗?没有进一步的审核或者评议之类的流程需要走吗?

A:没有,封号其实很简单,但有时候需要附上封号的理由,比方说哪些是涉六四的,不过是永封还是有期限的封,我都是有权限直接说了算的。

Q:那解封账号需要走什么样的流程和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A:这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从不给人解封。

Q:对审核员的工作,感觉你是非常坦然的,你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在作恶吗?

A:你可以这么说,没关系的,对这些东西我没有那么大的道德负担。人活在世上,道德负担之类的东西不能太重,对我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没有什么比我的自我生存更重要。我不端这碗饭的话,我活不下去。而当我活不下去的时候,又有谁会在乎。

Q:方便透露一下你做审核员的工资吗?

A:一开始的时候是4300,扣掉税收的话到手在4000左右。待了一年多后,涨到了6800,扣掉五险一金,还剩6000块钱。

Q:涨工资是因为你工作能力强才涨的吗?

A:不是,那一次所有人都涨了。

Q:你们办公地点在哪里?和正式员工一样在公司的总部大楼吗?

A:没有。在公司眼里,我们什么都算不上,就是纯粹的打手和工具,所以办公室一直在不停的搬搬搬搬。从西直门搬到昌平,后来又从昌平搬到了望京。我们就是不停的被公司四处赶,所以我对现在的公司很失望,对他们也没啥信心了。

Q:为什么会连个固定的工位都没有?

A:因为我们是外包,当时和我签工作合同的是一家科技公司,并不是这家互联网公司。

Q:作为外包,你们每天需要工作多长时间?

A:一开始说好每天就是工作8个小时,但并没有说工作量是多少,但后来我发现,工作量是不定的,干不完就得加班,还没加班费拿。所以后来工作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我就开始摸鱼了。

Q:摸鱼状态下,你会把枪口抬高一寸吗?比方说当有些账号“罪不至死”的时候,你会不会把枪口抬高一下,选择不封,放他一马?当时有没有这种想法?

A:没有。我当时就是想把这份工作干好,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是我真正的想法。

Q:好好表现把工作干好之后,可以获得升职的机会吗?

A:结论证明不能升职,所以现在我觉得能很好的拿到工资就很满足了。

Q:所以你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更好的拿到工资?

A:是的。我从始至终都没有负罪感,因为我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既然做了,我就得把它做好。所谓的枪口抬高一寸,这个东西首先是没有普遍性的,这也是我质疑它的地方。另外我觉得这句话是知识分子自己想象出来的,现实中真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枪口抬高一寸”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关于柏林墙倒塌的事件吧?士兵整天被教官这样训那样训,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的道德意识早就被消磨完了,怎么可能会发生把枪口抬高一寸的事情。而且士兵一旦悄悄的把枪口抬高了,这种行为如果被长官看见的话,他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对于他的下场,又有多少人会在乎?

庞大系统的螺丝钉

Q:所以在你看来,对于单一的个体的而言,从众是更优的选择,否则便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代价是由其独自承担的?

A:对的,所以我觉得指望群体中的个人去做出改变,然后引发连锁反应,就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根本不现实。所以我要再次强调,我真的没有负罪感这种东西。

Q:在审核员的岗位上,你都做过哪些职位?

A:一开始做一线审核,后来做质检,就是我上边提到的。质检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看一线审核员有没有漏什么东西,有漏的话我需要再补刀。说白了,就是审核的第二道门,查漏补缺,以防万一。

Q:这算是升职吗?

A:算是,但是工资没变。其实当时我的职位调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公司的审核部门一开始在北京,后来搬到外地去了,北京这边只留下了少部分人做二线审核,恰好我留下来了。

Q:其他人是被裁掉了吗?有没有补偿?

A:对,直接被裁。外包没有补偿,什么都没有,让你走就得走。

Q:你当时所在的审核部门总共有多少人?

A:具体人数我不知道,因为我们都是被“打散”的,我们也不被公司允许和其他同事有过多的沟通,但我待的那间屋子里有几十个人。

Q:工作量会不会很大?

A:其实还好,严格来说AI会进行第一轮的审核。然后一线审核员每天需要审核一万多条内容,质检的话每天最少需要看4-5万条,因为相对简单,毕竟别人都过了一手了。其实一开始给我规定的是每天必须看6-7万条,但我实在看不完。

Q:每天看这么多内容,你们有出现过失误吗?

A:有,我在做质检的时候,一线审核员有漏过内容,但我过第二遍的时候也没发现,我为此自责了很长一段时间。

Q:漏了什么内容,方便透露吗?另外那次有受到来自公司或领导的惩罚吗?

A:是关于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但并不是骂人的,只是单纯提了下名字而已,风险没有那么大,所以那条内容其实不算是负面的,我们领导后来也就没说啥,就那么过去了。虽然公司在招人宣讲的时候,明确提出过漏掉内容的话,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走人。但我后来发现,只要漏得不是太凶,就没事,是人总会有漏,毕竟我们不是机器,领导也理解,所以最后会不会因为失误让员工走人,还是会综合他平时的整体表现的。

Q:机器也会漏,比如这个失误,AI都没识别出来。

A:其实对审核来说,AI的结果只能做参考。另外我想补充的一点是,在人工介入前的AI究竟拦下了多少东西,我们并不知道。相当于这个工作被分割得非常厉害,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我根本不知道其他的环节都在做什么,都发生了什么。

Q:所以你相当于就是其中一颗螺丝钉,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